双一流学科

研究方向1: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与韧性城市

       从传统的建筑结构、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抗灾到不同灾害发生机理、多重灾害耦合作用对工程结构的性能演化机理及其失效机制研究,逐步实现从单一灾害控制发展到多重灾害控制,从单体工程发展到整体系统网络和环境综合控制,从工程安全发展到包括人员在内的区域安全和韧性城市构建。

   

研究方向2: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与维护技术 

       工程结构应从其使用阶段的安全控制为主发展到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效能与可靠性,包括基于多学科的材料腐蚀与老化机制研究,以及结构全寿命维度条件下的新型材料与结构体系开发、结构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以及材料与结构的可持续利用等。

   

研究方向3:深部城市地下空间科学与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维度已从浅层不断向深层发展;发展深部岩土力学基础理论,岩土体THMC多场耦合理论与环境土工灾变,开发新型软土深基础工程、深层隧道及地下结构及其计算理论体系、施工与装备;解决浅、深层区域性复杂环境施工扰动效应、渐进破坏、变形与安全风险控制,地震及环境振动的致灾机理及防治;从单体岩土地下工程发展到深层三维地下基础设施网络的运维、更新安全与保障等。

   

研究方向4:智能建造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字创意、人工智能、新型材料、3D打印、机器人、智能感知、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与建筑产业相融合,从单一土木工程学科深化到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加快实现具有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属性的未来土木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智能材料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等。

   

研究方向5:城市地质环境科学与工程

       从传统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发展到城市区域性地质环境科学研究,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城市地质环境科学与工程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地质环境的变迁与演化理论、城市地下水的运移与环境控制、城市地震工程地质、海岸带工程地质效应与环境保护、水土污染控制与修复、城市防洪与海绵城市建设等。

Copyright © 2005-2017 civileng.tongji.edu.cn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