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领导下,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 ”在“钢结构”方向的传统学科优势,与国内钢结构行业相关骨干企业进行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开展建设工作,以形成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主要建设方向:
(1) 现代高性能结构用钢材的研究开发。以高强、耐候、耐火、耐震、耐冲击钢材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型高性能钢材的研发成功,将使现代钢结构变得更为高效、经济,是现代钢结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2) 住宅钢结构体系的系统研究。发展住宅钢结构,包括低层住宅、多层住宅及小高层钢结构住宅,是提高我国建筑用钢比例的关键问题。
(3) 新型大跨度钢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将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各类体育、娱乐、展览等公共建筑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4) 现代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的关键技术研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必然会在大、中城市中心建设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此时钢结构体系将会是首选方案。
(5) 塔桅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理论、试验和实测进一步揭示高耸结构的抗风和抗震原理,研究有效的减震措施并推广应用于工程实际。
(6) 多种自然或人为灾害下现代建筑钢结构的灾害防御技术研究。现代建筑钢结构在地震、风灾、火灾、爆炸等单一及多重灾害下响应机理及防御关键技术的研究也是非常迫切,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个研发试验平台
(1) 工程结构试验平台现有建筑面积近1300平方米,固定研究人员5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人民币750余万元。
(2) 结构抗火试验平台现有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建成了高温力学材性试验机、水平构件抗火试验炉、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设备、钢结构防火涂料隔热性能试验炉等大型试验设备,形成了较好的试验和研发能力。
(3) 复合环境下结构耐久性能综合实验平台可开展在特殊气候环境下普通钢材、预涂镀钢材及耐候钢材等锈蚀机理与锈蚀规律研究、新型防腐涂料和防腐技术开发研究等,为钢结构防腐蚀研究创造力良好的条件,已经具备国内领先水平。 人才培养 中心建设期及试运行期间,中心研发人员共发表建筑钢结构领域相关科研论文689篇,出版建筑钢结构相关教材及专著共8本。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50名/博士研究生约24名/博士后5名左右。每年招收工程硕士及研究生进修班100余名。中心建设期及试运营期间,已毕业(出站)硕士研究生121名/博士研究生74名/博士后6名。
Copyright © 2005-2017 civileng.tongji.edu.cn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