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学院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有三个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中心具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规章制度,在共建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以国家级实践基地和工程实践中心为依托,学院与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在校企联合课程(讲座)建设、校企联合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实践、推行企业“导师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1.校企联合课程
学院依托工程实践中心在校企合作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坚持教学、科研与产业化相结合,根据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反馈的对工程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将土木工程各个专业方向的工程实录和研究成果及时充实于教学过程中,使现有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不断更新。
与上海建工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均有企业兼职教授参与《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重大工程案例分析》等校企联合课程的授课,其它许多课程也有企业不同形式的参与。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实践中心的共建特色,则是每年安排建研院的资深专家、土木工程各类规范的主要执笔人,为四年级的本科生开设《结构工程领域新版标准规范讲座》,每期共七讲,已连续开设了近十年。规范系列讲座使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能深入了解规范的编制背景,加深对规范的理解,也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2.校企联合毕业设计(论文)
国家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本科生的联合毕业设计(论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联合毕业设计的题目由企业根据实际工程提出,经学院组织相关老师讨论确定。企业指派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学校也指派一名校内导师,同时负责联合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实践表明,学生得到了实际工程的锻炼,也帮助企业完成了一些有效工作。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项目的开展,得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工程实践中心经过几年的运作,目前已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合作模式,为双方的长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企业实习实践
同济大学-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中心目前建有11个实习实践基地, 各基地有明确的联系人,全面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包括社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另外,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实习岗位,学院正努力将之打造为国家级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
4.企业参与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强调本—硕—博知识体系的一体化贯通,在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共性培养的同时,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新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一次导师指导下的创新项目。为加强企业导师在个性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目前学院制定了校企联合导师制的实施办法,以及校友导师聘用及管理机制。目前已在学院本科生中全面推广实施,企业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5.质量保证机制的建设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作为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企业员工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需要合理的质量保证机制为保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现有运行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前几年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善项目运作流程、健全相关管理文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1)运行与管理机制
(1)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担任中心主任,学校领导担任副主任,中心主任/副主任统筹安排、调配、使用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统一组织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和中心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心各相关基地、部门负责人各司其职,对中心主任负责。
(2)成立包括行业专家、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中心指导委员会,共同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重大事项、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调配和使用,对教学和服务质量进行督导。
(3)成立包括学院教务管理人员、各系教学主管系主任和企业总工程师等相关人员的中心工作委员会,负责中心各项工作的实施。同时,还成立中心工作秘书处,负责校企的联系。
(4)中心按照依托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加强对教师选派、课程安排、实践安排、质量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管理,通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工程实践教学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运行流程的完善
在项目运行方面,以生产实习为例,按照“制定计划”(教务科联系各专业负责人)→“征求项目”(中心秘书组联系基地负责人)→“确认项目”(确认项目情况和接纳人数,反馈给教务科,并由教务科告知各专业负责人)→“学生报名和初选”(中心公布项目情况和接纳人数)→“确定分组情况和指导老师(双导师)”(中心和教务科共同确定)→“实习动员”→“实习实施”→“实习评价”(企业和高校共同评价)的流程,严格控制时间节点,以有效保证专业实习的开展和实施。其它主要教学实践项目也应根据其特点和周期,制定相应的运行流程。借助中心的平台作用,通过前期沟通,尽量使企业、高校、学生三者的意愿结合起来,使企业在实习中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3)管理文件的制定
中心针对实习实践、联合毕业设计等环节设计了相应的管理文件,如: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方案、联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征询表、土木工程学院生产实习项目征询表、生产实习工作管理制度等,但还不够完备,今后将对教师选派、质量评价等环节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并逐步将其质量管理纳入到本科(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进行闭环评估。校企合作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工程实践教学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6.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前不久学院制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兼职教师队伍的规模,聘请各类有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和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实习实践和创新项目的指导等各项工作,并切实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常态化、制度化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Copyright © 2005-2017 civileng.tongji.edu.cn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