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14年。1952年院系调整,1981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土木工程学科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四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在2009年和2012年的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在2016年的学科评估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A+;2017年和2018年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土木工程学科均位列全球第一;2015年,土木工程学科第一批入选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I类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和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目前院内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另外还设有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28人、副高级职称102人。现有9个博士点学科、12个硕士点学科研究方向,在读本科生1922人,硕士研究生1438人,博士研究生541人(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四个二级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知识、引领发展,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拔尖创新人才始终是土木工程学院各项工作的主旨。百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享誉海内外,培养造就的土木工程方面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
土木工程学院历来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重视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结合。2011年,入选教育部17所试点学院,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一所国家试点学院。试点学院针对发展瓶颈与发展目标,锐意改革,创新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深化落实全面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教授治学、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将教师的精力和兴趣进一步吸引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来。
学院践行"兼容并蓄、求实创新"宗旨,秉承学科百年积淀,面向国家未来需求,跻身国际发展前沿,始终坚持工程科学本色、坚持学术创新与工程引领,致力于具有国际视野、领导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世界一流精英人才培养。注重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从传统的关注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安全、经济向关注舒适、美观、耐久、可持续方向发展,并不断向深海、深地、深空方向迈进,构筑人类更为广阔和美好的家园。
Copyright © 2005-2017 civileng.tongji.edu.cn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编:200092